爱范文 > 教案 > 正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4-05-25 03:37 来源:爱范文 点击: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image.png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教案

课 题 14 再见了,亲人设计

第二课时

课 题 16 桥设计

第二课时

一、抓住言行,研读体会

1、指名读第七到第二十三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然后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课堂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1)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大山。”

①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老汉真是“一座山”吗?为什么?

老汉先村民到来到木桥前,却没有夺路而逃生,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他受人“拥戴”,老汉在村民中的威信“像一座山”。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拥戴。老汉为什么会受村民“拥戴”呢?想象老村书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事例。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①比较句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突然跑上前,从队伍里拉出一个小伙子,叫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很。

“冲、揪、吼、像只豹子”写出了什么?(动作果断,不容置疑。)

②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后代,为什么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老汉?(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殉私情,舍己为人)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出示句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①老汉如果能喊,要喊的是什么?写下来。

交流朗读学生所写的句子。

②这是一位怎么的老汉?

老汉是村支书记,也是一位父亲,他血气方钢,他也充满父爱。但是,当个人与大家的利益相冲突时,他毅然选择的是“先人后己”!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说的太多太多……

3、再读加深感受:再选择第七到二十三自然段中令你最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二、启发想象,体验感悟

1、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齐读最后四自然段。

2、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参考题目:

爷爷,我们想您!

老支书,慢走!

挥泪送别老支书!

我们永远纪念您!

洪水退后……

四、领悟写法,激发情感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根据学生的理解和领悟,随机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发现。

(1)巧妙的设置悬念。讨论: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

(2)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

(3)语言简练,语句简短。

……

五、作业

1、摘录课文中有特色的句子。

2、排演课本剧。

课 题 17 梦想的力量设计

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2、能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到“梦想的力量”,感受人们对非洲人民的同情和爱,能画出有关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说说。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瑞恩说的话。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搜集资料了解非洲缺水的状况

课 时1

教学过程 一、“梦想”的质疑

1、出示课题:梦想的力量

2、读了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

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梳理归纳:

(1)谁的梦想?

(2)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3)梦想是怎么实现的?

(4)这个梦想究竟有什么力量?

二、“梦想”是什么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2、尝试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

◇“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梦想?”

瑞恩的梦想在不断地变大,从挖一口井到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三、“梦想”怎样实现的

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意见,进一步深入理解。

(1)瑞恩为攒够这七十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①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大声朗读。

“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②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瑞恩还是一个孩子,是什么使他放弃玩耍的机会,做那么多的家务活。当时瑞恩心里会怎么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瑞恩的同情心感动了很多人,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其他很多人的支持。

①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一周以后,瑞恩受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瑞恩筹齐了大一口井的钱。”

◇“瑞恩的老师没想到……是瑞恩和同学们更非洲的孩子们通上了信。”

②当人们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中听到瑞恩的故事后,他们会怎么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话。

3、再次默读课文,深入地思考:是什么是瑞恩的梦想成真?

实现梦想不仅仅是钱,更是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四、“梦想”的力量

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2、课堂交流。

(1)打好了瑞恩的第一口井。

①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

②当瑞恩来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边时,他会像些什么?

③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而激动?为什么而幸福地流泪?

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2)“瑞恩的井”基金会成立,已经为非洲打了30口井。

3、讨论:你还认为“梦想的力量”大在哪里?

梦想的力量,能够唤起人们的爱心,能够为非洲人民带来生存的希望,能够为非洲建设作出贡献。

五、作业

1、摘录瑞恩说的话。

2、瑞恩满怀希望的去募捐,当他得知七十块钱只够买一个水泵时,幼稚的他并没有失望,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虽然这非常非常难,但瑞恩依然执着地做着。他的执着感动了妈妈的一位朋友。她决定帮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他把瑞恩的事写成了。

如果你就是妈妈的朋友,你会在中写些什么呢?请结合上下文,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段话。参考题目:《执着的瑞恩》、《瑞恩的梦想》、《瑞恩的井》……也可以自己命题。

课 题 口语交际四 感动设计

教学目标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1、公益广告片段;刘翔的图片;音乐《丹顶鹤的故事》;

2、搜集古今中外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课 时1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

1、播放电视广告。配音: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

2、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

二、开拓视野,感受“感动”

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古代历史上就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请同学们来说说这些故事。

1、讲古代感动的故事。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

2、随机设问:你为什么而感动?

3、不仅我国古代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层出不穷。小组说说感动的故事。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讲讲。

4、不仅有许多感动的故事,我们的生活中更不乏感动的图片或音乐。

5、配乐引出《丹顶鹤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却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音乐响起)

6、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7、出示刘翔的图片。这是谁?你喜欢他吗?说说他的故事。

再听刘翔获冠时响起的国歌声。同学们,当我们再回到二年前的希腊雅典,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你感动吗?为什么?

8、小结:感动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因为我们善良,所以我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

三、互动交流,重温“感动”: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

指名说话。

一位同学说完后,请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引导学生说最感动的地方,说清感动的原因。

2、组织小组进行“感动20xx”比赛活动(根据上课时间自由调整),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拟定评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3、开展活动。在音乐《感恩的心》中结束。

课 题 习作四 感动设计

教学目标1、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2、能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力争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例文一篇

课 时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文:

1、怎么样才能把一件感动的事写具体呢?

出示例文《感动的心》

(1)自由读故事,划出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2)交流:课文是怎么把这些感动的地方写具体的?

夜,深了,端茶、喂水还在进行着,疯女人还在不停地说着。忽然,她对着一位二十多岁的乘务员叫了一声“妈妈”,那位乘务员居然毫不犹豫地答应着,就是这一声“哎”,却深深地感动了一个神经不正常人,它让一个疯女人说出了一声久违了的“谢谢”。 X b1.c

为什么用上“居然”?去掉行吗?为什么?

(3)再读,哪些句子写得特别有感情,划下来,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4)交流朗读,小结:抓住故事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来具体描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能把写具体。

二、指导写作

1、选择自己最感动的故事的片断,写下来。

2、交流写作:请学生把自己写的片断展示出来,读后,请同学评一评,哪里写得好?哪里还可以改进?

3、按方法小组评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完成习作:

1、把这篇全部写下来。题目自定。

2、教师巡回指导。

二、讲评习作:

1、指名读,说说写得好的地方,再提出修改意见。

2、独立修改。

附:例文

感动心灵

今年七月,我到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少年之星”创新作文大赛颁奖大会,在返程的北京西站——重庆T9次列车13号车厢上,发生了惊人的一幕。

像晴天霹雳,一个疯女人搅乱了旅客们的兴致。

她一上车就说个不停,开始,人们似乎没有察觉到她的反常,不一会儿,就发现她是一个神经不正常的人。有人报告了列车长,列车长带着两名乘务员立即来到了13车厢,并在13车厢的旅客中找到了一位医生,那位医生很乐意地为这位病人看病,并将自己随身带的安定药给那位病人服下。

为了照顾好这位疯女人,列车长决定,派两名乘务员日夜守护在她身边,以确保病人和乘客的安全,那位医生也把自己的下铺让给了那位病人,自己就睡在那位病人的中铺,以便随时照顾她。

就这样,乘务员、医生、乘客他们并没有嫌弃那位疯子,而是用爱心演绎了一段人间真情。

列车长和乘客们开始为这位疯女人的命运担忧起来,她是哪里人?家在哪里?为什么没有人护送?列车长说:“从她的行李中没有找到可以证明她身份的证件,她既然上了我们的这次列车,我们就要对她负责,保证安全地把她送到重庆站,然后再想办法联系家人。”

乘务员轮流照看着这位疯子女人,他们既要耐心地听她说个不停,又要防备她对乘客的伤害,列车每到一站,乘务员都要特别小心,将她紧紧地拉住,以防她下车跑了。一位乘务员阿姨说:“我当了二十几年乘务员,遇到这种特殊的旅客还是第一次,我们要尽力照顾好她。”他们为她买来了方便面、面包等。

乘务员们的爱心深深地感动着乘客们,几位好心的乘客也毫不犹豫地加入到看护那位疯女人的队伍中,他们有意地去和她说话,然后给她东西吃,给她水喝。在他们爱的呵护下,那疯女人似乎有一些清醒了,她说她叫穆仕晴,三十三岁,在北京做清洁工,家在贵州, 其它什么都不知道了。

夜,深了,端茶、喂水还在进行着,疯女人还在不停地说着。忽然,她对着一位二十多岁的乘务员叫了一声“妈妈”,那位乘务员居然毫不犹豫地答应着,就是这一声“哎”,却深深地感动了一个神经不正常人,它让一个疯女人说出了一声久违了的“谢谢”。

爱是多么伟大,她可以让没有正常思维的人心灵感动。

用爱抚平寒冷的心扉,让心灵去感动心灵,使黑暗的世界打开一扇光明的大门。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

2.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掌握课文的叙述方法,具体通过几方面赞扬体育精神的。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觉体育运动的激昂。

4.激发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自主搜集、整理有关奥运知识的资料,拓展阅读的外延。

教学重难点

1.能够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掌握课文的叙述方法,具体通过几方面赞扬体育精神的。

2.感悟文章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体育精神的本质。

教学准备

有关于相关体育比赛的图片、规程。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介绍,导入新课。

《体育颂》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法国顾拜旦。他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他在1896-1925年任国际奥委会主席。1925年后任终身名誉主席。任职期间,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时,针对当时体育竞赛中的种种弊端,发表了著名诗作《体育颂》。在这篇文章中,他热情地讴歌体育,赞美体育能带给人的力量、坚强、勇气、美丽、成功、光荣、国家荣誉等。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近体育。

二、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教师板书词语)

猝然晨曦逾越畸形深思熟虑继往开来日新月异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三、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请同学们交流你们查找到的有关奥运和作者的资料,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查阅的有关奥运会及顾拜旦的相关资料并做简要的介绍。

四、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的情感。

(课文应用高昂、激越、赞美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才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五、快速画出课文中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第二课时

一、讨论导入:

2008年奥运会已经过去,我想奥运会上运动员们精彩的一个个瞬间,一定还留在你的脑海里。你怎样看待体育精神呢?

二、分段读课文,回忆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赞扬了体育精神。

(1.体育是生命的动力。2.体育能塑造美丽。3.体育能体现正义。4.体育能使人赢得荣誉。5.体育能培养人的`勇气。6.体育能给人带来乐趣。7.体育能增强体质。8.体育可以推动进步。9.体育可以促进和平。)

三、以第一自然段为例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讲了什么内容。

2.你有哪句话读不懂吗?试着提出问题。

3.讨论解决。如:你猝然降临在灰蒙蒙的林间空地,受难者激动不已。受难者为何激动?(体育给地球和全人类带来希望的阳光,带来生命的活力)

四、自由读下面几个自然段,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讲一讲你读懂了什么,为什么喜欢。

五、为什么读了这篇文章,我们都能受到震撼?感受本文的写作特点:

(1)语言隽永,句式整齐,读来琅琅上口,韵味无穷,如想起你,内心充满欢喜,血液循环加剧,思路更加开阔,条理

(2)拟人和排比等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使文章具体、形象、生动,一气呵成、有气势。

(3)运用第二人称,使文章亲切而热烈,情真而意浓。

(增强学生对文章的赏析能力)

六、小练笔:

你自己最喜欢哪种运动?为什么喜欢这种运动?请写一写。

七、作业:预习下一篇课文。

板书设计(一)

体育是生命的动力。

体育能使人体匀称、变得美丽。

体育能体现正义,体现公平合理。

体育能培养敢于搏击的勇气。

体育能使人赢得荣誉。

体育能给人散心解闷,带来乐趣。

体育能增强体质,矫正畸形,防病于未然。

体育可以推动进步,使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体育可以促进和平,增进各民族间的联系。

板书设计(二)

美丽、正义、勇气、荣誉、乐趣

体育颂

培育人类的沃土、进步、和平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一、教学要求

1.认读“嫌、弋、柬、倩、粼”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想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小塘春色。

3.画出能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的句子,体会它们的意思,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难点:知道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小塘春色.

三、课型

略读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描写小塘春色的美文。作者笔下的春天的小塘,美在哪些地方呢?读读课文后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语。

2.出示阅读要求自学,思考:

(1)小塘的景色怎样,你能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词语概括出来吗?

(板书旖旎明媚)

(2)课文围绕“旖旎明媚”,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小塘的景色呢?

(3)你最喜欢哪种美呢?为什么?先自己读再交流。

3.重点品味句子

(1)“春姑娘像酣睡正浓的少女,拥抱着岸边的水草,睡得那么香,那么甜,那么宁静……”

这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小塘的.静謐。

(2)“岸上的树林都在沙沙作响,像是为知音奏出古老的乐曲,又像是在对谁讲述着一个遥远的故事。”

这个人句子连用了两个比喻句,借声音,写出了小塘岸上的树林的动态之美。

(三)小结写法

1.画出能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的句子,体会它们的意思。

2.小结写法

第一自然段先总写小塘的春色,第2---4自然段再分三个方面来描写:每段的第1句话是该段的中心句,也就是主要内容的概括。

(四)感情朗读

板书设计

4.小塘春色

早 水草 鸭红 蜻蜓 春 燕 人

静 “绿茵” 倒影 ……   旖旎 明媚

动 波 光 树林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自己初步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作者对阅读的那份真挚的热爱,以及如何表达出这份热爱的。知道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与众不同。

3、能感受到阅读是一件充满愉悦的事情。

4、尝试学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

文章3、4、5、6自然段,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出对阅读的痴迷。

【教学难点】

尝试学写读后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教师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听了这段话,请问,你有什么感受?

引入课题:我的“长生果”

二、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他们自己读课文:

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根据交流,板书:

读书:“香烟人”画片、真正的连环画、文化站的图书、中外名著、作文。

3、这篇文章作者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她是怎样把对阅读的'那份真挚的热爱表达出来的?

三、研读重点,体会写法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3~6小节,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在黑板的相应地方写上下列词语:

津津有味、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泪落如珠、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牵肠挂肚、废寝忘食。

(这一部分教学充分放手让学生读读说说,并重点指导学生读好4、5、6三小节。)

2、第三小节交流,引导学生从“美差、抢、眼羡、卖力地呐喊助威、饱览”等词感受体会。

3、师生合作运用“津津有味、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泪落如珠、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牵肠挂肚”等词语复述3~6小节的内容,再次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痴迷:

⑴ 我实在是太喜欢那些书籍了:

无论……还是……无论……还是……只要……我就……那些书有时让我……有时让我……有时我读得很快……有时书中的悲欢离合又常常使我……

⑵ 是啊,我实在是太喜欢那些书籍了:

不论是……不论是……不论是……不论是……我都看得( )。他们让我( ),他们让我( ),他们让我( ),他们让我( )!我完全地被书给征服了!

师:正是有了这份牵挂、这份痴迷、这份如饥似渴的醉心阅读,我的作文常常居全班之冠,我得到了报偿和赞誉。并且我还悟出了写作的道理!

4、略读8~14小节:

⑴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怎么悟出的?

“别出心裁”、“与众不同”、“鲜味”指的是什么?

⑵ 作文,要真情实感……创造:

怎么悟出来的?怎样做才会得到呕心沥血的创造呢?

师小节:是啊,作者的成功离不开书籍的帮忙。因此,当他回忆起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愉悦之情充满了他的心房!师生一起朗读文章第二自然段。

五、出示范文,尝试学写读后感

六、提升认识,指导实践

齐读:“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结课。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学习目标

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难点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文章。(板书:20、景阳冈)

1、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全班交流。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

⑴ 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⑵ 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⑶ 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

⑴ 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⑵ 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合作交流: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一些提示。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三、品读体验:

1、学习汇报: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

⑴ 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⑵ 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① 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② 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③ 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豪爽。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通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如“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所以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5、武松在这些段落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小结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6、交流收获

1、本单元我们共学习了三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你能说说对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吗?

2、小结:

《水浒传》就写了108条梁山好汉,就武松还有很多章节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四、巩固延伸:

阅读《水浒传》。

课时作业

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景阳冈

冈下饮酒——酒后上冈——冈上打虎——唉下冈来

豪放勇武无所畏惧

教学反思: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不忘。抓住动作的词进行体会,对学生感受武松这一人物形象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充分抓住这些准确而又生动的词语,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点拨,神话学生对人物性格、品质的感悟。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重视情感体验。

2、运用合作讨论式教学解决学生理解难点。

3、重视朗读体验,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加深感染。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感受

1、自己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谁愿意自告奋勇站起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就说什么?可一句话,也可以几句话。

二、再读质疑

1、拿起笔来默读课文,看看有没有自己不理解或有问题的地万,请在书上做上记号。

①人被冻死是很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死的时候这样镇定、安详?

②课文中两次写到将军"愣",分别是什么意思?

③军需处长的身体怎么会成为"丰碑"?

④将军为什么庄严地向这位军需处长敬礼?

⑤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2、全班交流自己的'问题。

三、合作讨论问题

1、方法:自由组合,几人一组讨论刚才提出的自己感兴趣的1一2个问题。

第二课时

一、重点学习讨论

㈠人冻死时是十分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被冻死时那样"镇定、安详"?

1、出示第7小节,指名朗读。

2、讨论:为什么他死得这样安详、镇定呢?

3、想象一下他牺牲前的所做、所想(为什么坐下来,为什么吸烟,为什么左手向前伸?)

4、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

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重点朗读9一13小节。

1、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2、自告奋勇展示。

3、教师点拨、指导。

三、升华情感

1、为什么被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丰碑"?

2、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呢?

3、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板书设计:

丰碑一尊塑像——→一座丰碑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

教材分析:

本文写了四合院和楼房住宅的不同,指出了四合院中邻里的关西密切,楼房住宅邻里关系疏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小四合院里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那份温馨。

3.体会作者抓住具体事情来表情达意地方法。

重难点:

体会邻里之间的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以及作者对四合院的留恋。

教法:

讲授法

教具:

多媒体

学情分析:

学生对四合院比较陌生

教程:

一、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1.自主阅读

2.自读想象

3.体验情感

二、阅读指导

1.学生自由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找画词语,把课文读书读流利。

2.抓住重点段,学生自读体会

(1)自读第2---4自然段,想想小小的四合院为什么给作者的印象是那样深刻,那样神奇迷人。

(2)学生讨论交流

(3)体会作者抓住具体的事例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4)体会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作用。

3.讨论:为什么要加上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

三、语文实践

了解一下具有老北京特点的建筑

四、作业:自选

板书:

院子

四合院里邻里关系密切

院子 回忆四合院里的快乐、和睦、甜蜜

离开四合院、怀念四合院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语海拾贝中包含四部分内容:读一读,记一记;读一读,写一写;金钥匙和语文故事。读写是为了积累更多的词语,金钥匙则教给学生读写的小窍门,让学生写景时把自己的感受与想象写出来,语文故事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自主阅读选择的是叶圣陶的名篇《记金华的双龙洞》。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选编本文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神奇,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语文生活指导学生写关于春天景物的文章,或写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或是说一说自己观察的所见所闻,然后通过习作实践,巩固所学的语文技能,将其应用到自己的阅读和写作实践中。

【教学目标】

1.熟读词语超市中出现的词语,懂得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地加以运用。

2.体会金钥匙中的写作方法,练习把对景物的感受和想象写出来。

3.通过阅读欣赏短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4.学写写景为主的习作。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教学建议】

在学习金钥匙时,学会写作小技巧后,教师可选择一个对象,启发学生加以想象,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说一说,相互交流。

学习语文故事时,让学生通读全文,练习改写古诗,如指导学生把古诗改成小剧本。

自主阅读的教学应从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入手。先让学生初读全文,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游览顺序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根据游览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再根据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从而引导学生把握全文,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条理,分清文章的主次。接着,直奔课文的主体——描写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的部分,使学生通过阅读,知道作者在这三处分别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并从作者的体验和生动描绘中,归纳出它们的不同特点。

本课是名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认真揣摩、体会,做到不仅读懂,而且有所感受,增强阅读体验。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使课文中描写的景象,尤其是关于内洞的石钟乳、石笋的描写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做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在进行语文生活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去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景物,可以拍下来,然后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介绍出来。在介绍时可让学生把自己观察的景物先介绍给同组同学听,交流评议,互相取长补短。

【补充资料】

石钟乳、石笋都是由石灰质聚集而成的。岩洞中的石灰质溶解在水里,水中的石灰质一点儿一点儿地聚集起来,在洞顶逐渐形成冰锥状物体,这就叫石钟乳,也叫钟乳石(形似北方冬季屋檐下的冰柱)。洞顶的水滴落在地上,石灰质也逐渐聚集起来,越积越高,形成直立的笋状柱体,叫石笋。石笋常与石钟乳上下相对,日久天长,有些石钟乳与石笋连接起来,就成为石柱。石钟乳和石笋都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教材分析:

全文交代颐和园的地理位置和建造年代,用随步移景的方法,介绍颐和园中的长廊,佛香阁,万寿山,昆明湖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学生对风景描写的理解领悟。

教学重点: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学生大多喜欢美丽的风景,乐于学习本课。

教法:讲授法。

时间:一课时

教程:

一、初读感受美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

二、细读课文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颐和园的美景。

(1)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是哪里?

(2)朗读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学习作者的描写和表达的方法。

(1)弄清课文的介绍顺序

(2)欣赏课文的优美的语言

(3)朗读的指导

A、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形象读。

B、说一说颐和园的美。

学生当游客,自己当导游,说说颐和园的美景。

三、小结;你喜欢本文的那段描写?

四、积累迁移

(1)本文优美的语句比较多,可以让学生做自选词句的练习。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抄写。

五、板书设计

地理位置——北京西部

颐和园 年代、面积

自然人文景观

颐和园美景倾倒中外游客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的材料,确定中心,展开合理想象,续写文章。

2、感受老师耐心教育,同学互相鼓励,下决心学好功课的进取心。

教学重难点:确定中心,展开合理想象。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出示题目,说说“疑”字为何义?(怀疑)

2、根据这题目,如果你是读者,你最想了解什么问题?(谁怀疑谁?为什么怀疑他?结果如何?)对,这也是我们这文章所要写的一些重要内容。不过光清楚了这些内容还是不够的,文章必须要有一定的中心,那这文章的中心又是什么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学习文章

1、读习作要求。

2、说说这次的要求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哪一点?(根据材料,确定中心,合理想象,以《纸团疑云》为题续写文章。

3、说说什么叫“续写”?(就是把给你的材料继续写下去,使文章意思完整。)

4、读习作提示。

说说“续写”有什么要求?(先要仔细阅读的材料,正解理解意思,再要合理想象)

三、理解材料,展开想象

1、指名读材料,其他学生思考:这个材料主要说了一个什么意思?(王力同学在考试时,手中正捏着一个纸团,引起了老师的怀疑的一件事情。)

2、由于怀疑,夏老师一定会拿过纸团看的,那么纸团会写些什么内容呢?同学展开讨论:

1)纸团上写了什么内容?

2)纸团从哪儿来的?

3、反馈:

1)作弊答案,自己写的;

2)作弊答案,别人写的

3)激励的话,自己写的

4)激励的话,别人写的

4、讨论:

1)老师看到作弊答案,会怎么说,怎么做?

2)老师看到激励的话,又会怎么说,怎么做?

:刚才,我们展开了想象,想出了纸团的来历以及老师对纸团的态度,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都记下来,那文章会显得很乱,因此,我们要确定一个中心,然后根据这一中心,选择有关的材料。

四、选择材料

1、出示三个中心:

1)赞扬老师的耐心教育。

2)赞扬同学的真诚互助。

3)反映后进同学下决心学好数学的上进心。

2、你认为针对以上中心,应该选择哪些材料?同学讨论互说。

并说说为什么?

3、开拓思路:当然,如果要更好地反映中心,在文章的地点上不应有很多的限制,开头写的是在课堂上,随着事情的发展,可以把事情发生的地点移到课堂之外,如在老师办公室;在走廊上;在放学路上;对人物的描写上就注重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五、开始,教师巡视。

六、选好、中、差的三文章,进行讲评。

第二课时:修改,并抄写到本上。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了解在钟楼读书的经历,分享读书的乐趣,感受爱读书、乐读书的感情。

2、了解反复的写法在感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在钟楼读书的'经历,分享读书的乐趣,感受爱读书、乐读书的感情。

2、了解反复的写法在感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

一、导入

回顾第一部分内容,让学生背诵。

二、学习第二部分

三、学习课文第16—17自然段

1.默读第16—门门然段,说说作者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2.结合前文说说,为{卜么作者想到奥登赛去看看,为什么还想到爱斯基摩人的渔村去看看?

3.师述:读书:作者的视野不仅仅停留在家乡的大海和兴化湾;读书,使作者能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读书,使作者拥有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梦想……坐在钟楼里,看着周围那么多的书籍,对这座钟楼的喜爱之情怎能不喷薄而出?让我们一起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作者由衷的喜爱。

4.齐读文章第17自然段。

5.浏览全文,想一想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读书的乐趣。

从全文来看,先介绍学校、学校阅览室;再写自己读书享受到的乐趣;最后写我的理想。

6.读写三本书乐趣的语段,说说它们在段落组合上有哪些特点。

仿照“有一天,我看到—本书,里面有……我好像……”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读书给你带来了那些快乐?请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我好像……

板书设计:

钟楼读书

动物童话故事

阅览室:世界奇闻连环画喜爱

人物传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知识与能力:

1、感受高尔基平易近人,关心青少年的优良品质。

2、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3、培养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入手,以读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品读重点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高尔基平易近人,关心青少年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高尔基平易近人,关心青少年的优良品质

2、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弄清“意外”包含哪些方面

4、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感受高尔基平易近人,关心青少年的品质

2、继续培养爱读书,读好书的兴趣,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意外的事情,你们有吗?学生交流

今天咱们要和一起去经历她小时候的一次意外。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2—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12自然段

2.读后自主,思考:文中哪些事情让作者意外?

①陌生人主动搭话,碰到钉子后仍不放弃。

师: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这个人就是《童年》的作者,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让我们揣摩一下高尔基当时的内心。为什么他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要主动和作者搭活,在碰到钉子后仍然不停地追问呢?

启发学生结合作者看书的急切心情和剧院这个特殊的场所来思考。体会高尔基对青少年的`关心。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不同的情感。

②在作者大声哭了起来的时候,陌生人安慰“我”。

指导学生把描写高尔基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分别画下来,认真读一读,说说从这些词句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从刚才大家的交流中,我们知道高尔基体察作者的内心感受,适时地安慰使作者走出了悲伤,他对青少年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人对他不由得产生崇敬之情。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10自然段。

③“我”和陌生人成了好朋友。

扣住“微笑”一词,引导学生讨论:从高尔基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这是对作者在剧院中读书的批评。既然是批评,为什么还要带着微笑说?从“一同欣赏”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感悟高尔基刘·作者真诚的帮助和平等友好的态度。

3、指导感情朗读。

四、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默读课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

3、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词语的感情变化。

4、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作者想象的原因和合理的基础,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

5、我能利用课文新奇大胆的想象,激发我对生活的热情,敢于想象,乐于想象,并合理想象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1、练习默读课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

2、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词语的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想象的原因和合理的基础,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知道“镜”、“艇”、“熊”、“窗”都是后鼻音;“潜”读音是二声;正确书写“潜艇、毛毯、窗户、砌成、狗熊、煎饼”等词。

2、练习默读课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

方法指导:

1、“镜”、“艇”、“熊”、“窗”都是后鼻音;“潜”读音是二声;书写“艇”要注意“建之”旁托起右上部分。

2、体会用词的准确,有助于我们遣词造句。

3、完成表格,有利于我们理清文章思路。

4、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的快乐和可爱。

5、让自己走进作者的想象,创设情境联系实际,结合自身的感受来谈。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我能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读通课文。我会扫除读音障碍了。

(1)瞧,本课的生字我会看拼音写汉字了

mén chuāng yǎn jìng tuō xià qián tǐng

()()()()

máo tǎn jiān bǐng cán jiǎn qì chéng gǒu xiòng

()()()()()

(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饼()潜()砌()艇()

拼()替()彻()挺()

(3)我会写下列词的近义词

喜欢——()收拾——()幻想——()

希望——()凉快——()假装——()

(4)我会划去括号里不合适的词

有时候,我希望我的房间变成一(个间)魔术屋,一(辆艘)潜水艇、一(座所)学校或一(家个)商店,它要能长出四(个颗)轮子,一(部对)翅膀,那就更好了。

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围绕重点问题研读课文:

“为什么他会希望自己的房间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呢?说明现实中他希望什么?”

1。带着这个问题,读读你最感兴趣的他的一个想象,从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什么?

2。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强调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并读好该部分。

A。交流自己的感受

B。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希望吗?为什么呢?你怎么想的呢?

C。如果你的房间也真的变成了这样,你想象你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D。带着这样的情感读读这一段话,读出你的向往。

3。小结学习方法:把自己当成作者,想象真的变化了会有什么新奇的事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词语的感情变化。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作者想象的原因和合理的基础,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

3、我能利用课文新奇大胆的想象,激发我对生活的热情,敢于想象,乐于想象,并合理想象的思维品质。

方法指导:

1、以读代讲,读中来品析作者的感情。

2、学习本课结构上前后呼应的写法。

3、此题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主旨,请认真感悟亲人对作者给予的绵绵不尽的关爱,以及作者对亲人的感情。

4、抓重点语句感悟作者情感变化,要学会边读边体会。

5、学以致用,学会想象,想象既要丰富,又要合理。

教学过程:

一、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继续围绕重点问题研读:

1、针对第二部分其他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2—3小节)读好相应段。

2、以读代讲,我通过读书表现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小结第二部分的'内容和感受,全班同学自由读第二部分,我读自己喜爱的小节。

二、学习课文1。3部分,感受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1。他的房间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能通过读书告诉大家?

2。读了这一段有什么,我对一些句子和词语有了自己的想法。

例如:为什么他要“嘘——小声点”地告诉我们那些别人不知道的宝贝呢?“其实”一词表达了什么感情呢?

3。作者的想象那么美好,为什么最后他还是说“自己最最喜欢的还是现在的房间”?

我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

本组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

三、品析语言,感悟作者情感变化与本文语言特色:

1、我会读这些句子:

我希望我的房间有轮子。

我更希望我的房间长了翅膀。

我特别希望我的房间是一件间魔术小屋。

我最最喜欢的还是我现在的房间。

2、我知道“希望”、“更希望”、“特别希望”、“最最喜欢”这些词表现的情感变化。

3、我会有感情的读上面的四个句子。

4、我觉得这些句子读起来感觉特别亲切熟悉:

教师点拨:本文语言方面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过的的修饰,多是采用儿童口语,如“嘘——小声点”、“哇,那该多好!”我还能找几句__________。读来亲切,容易上口。

三、拓展延伸:我也会像作者一样

原来我们生活中不能做到的事情我们能通过文字把它们呈现出来,作者新奇的想象并不神秘,因为他想到的我们也都想道,我们也能这样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我希望我的房间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

2.学习加小标题写作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

【教学重点】

学习加小标题写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加小标题写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贝多芬的交响曲吗?一提到交响曲,很多同学开始舞动起来,确实,那美妙的声音令人沉醉。你知道,我们身体里的器官也能演奏交响乐,不信,我们一起来瞧瞧。

二、新授课

1.教师提问:文中的交响曲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让学生自己学习,边读书边圈点批注,而后同桌交流,最后推举代表阐述观点。大家互相补充。

2.组织汇报

让学生用文中的事实回答交响曲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心脏像鼓手不停地有节奏地敲击,肺脏像管乐队连续地吹奏,而胃肠道则不断歌唱,结合起来就是一曲交响乐。)

3.讨论

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说说当心、肺、胃肠等病变时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

4.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器官拿挂图介绍,看谁介绍得清楚明白,语言形象生动。这个环节的.安排要分三步:一是自己组织语言,二是同桌、小组互说,三是登台介绍。

5.小结

6.写作方法的渗透与指导

教师首先让学生发现本文与其他文章的不同之处,学生基本能找到小标题这一特点。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加小标题有什么好处?让学生各抒己见,如:加上小标题使原本很长的文章,尤其是说明文,条理更清晰;小标题是对下面内容的概括等。

7.总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可以是内容上的,可以是学习方法,也可以是写作方法。

8.布置作业

课后读一些这样的科学小品文,把你的收获介绍给大家。

三、板书设计

生命交响曲

心——鼓手

肺——管乐队

胃肠——唱歌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2.引导学生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

3.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

教学重点

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是班级的`小主人。为了把我们班建设成一个学习环境良好、大家团结友爱的温馨的大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制定一个班级公约,让大家一起遵守,让我们班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板书:制定班级公约)

二、合作探究。

同学们,我们分小组活动制定班级公约。(板书设计:针对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全班讨论班级想要达到的目标。

1.班级公约要根据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2.制定的公约要切实可行,不能好高骛远。

3.每个同学先在纸条上写出两三条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公约内容,然后再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制定一份,进行全班交流。

4.选择最合适的班级公约,大家共同遵守。

三、小组汇报,形成公约。

现在,每个小组把自己制定的公约向大家展示,注意发言要控制时间,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出来。大家做好笔记,把自己认为好的内容记下来。最后大家讨论,既总结大家的共同意见,也说明不同意见。

四、大家总结,形成公约。

现在,我们班的公约已经形成,希望大家共同遵守,让我们班成为一个学习环境良好、大家团结友爱的大家庭。现在老师把班级公约公布如下:

(板书设计:学习方面)

1.按时上学,不迟到。

2.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回答问题声音响亮。

3.课间休息做有益的游戏,不追逐,不打闹。

4.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纪律方面)

5.放学按时回家,少看电视,不玩无益的电脑游戏。

6.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持教室和包干区的整洁。

7.爱护公物,损坏公物要照价赔偿。

8.保持教室安静。自习课或老师不在的时候,要保持教室安静,讨论问题要小点声,不能打扰到别人。

(板书设计:卫生方面)

9.值日生每天早晨和中午打扫卫生,保持教室清洁干净。

10.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五、总结

师:我们齐心协力制定了班级公约,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把我们班变成一个文明、干净、学习氛围浓厚的班级。

【板书设计】

制定班级公约

学习方面

纪律方面

卫生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