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1500字
【篇一:《感恩自然》读后感】
这个星期我读了一本让人无法忘怀的书——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感恩自然》。这本书讲述了:无法忘怀的59个印象:感恩太阳给予我们光明和温暖,感恩明月照亮了夜空,感恩朝霞捧出了黎明,感恩春光融化了冰雪,感恩大地抚育了生灵——这本书写出了人对自然独特的感悟,写出了大自然的美与灵性;这本书,教会我怎样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本书,更让
我懂得要感恩自然!因为,我们就是大自然的宠儿,我们就是大自然的受益者。
春天的大自然是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换上鲜艳的盛装,迎接我们踏青郊游,欣赏美景。瞧,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大自然的眉毛;盛开的鲜花星星点点,那是大自然的眼睛;树木吐出绿绿嫩芽,那是大自然的音符;解冻的小溪欢快流淌,那是大自然的心声……我们忘情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我们在草地上打滚,和清香的泥土亲吻;我们在花丛中捉迷葳,和蜜蜂、蝴蝶一起飞舞;我们在小溪里嬉戏,和蝌蚪、鱼儿玩耍追逐……
夏天的大自然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密密层层的枝叶为我们搭起了绿荫的帐篷,挡住了火辣辣的骄阳,趋走了炎热的空气。从树叶的缝隙间射来斑斑驳驳的光线,更增添了别样的情趣。在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里孩子们正在尽情玩耍:有的在游泳,有的在打水仗,有的在搬螃蟹——鱼儿也来凑热闹,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还不时的来亲吻我们的小脚丫,给大自然增添了几分灵气!夏天的夜晚更是迷人:天上繁星点点,一颗比一颗亮;草丛中的虫子凑在一块举办音乐会,一个比一个唱得动听。人们伴着这独特的音律进入甜美的梦乡。
秋天的大自然是硕果累累的。它慷慨地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甜的八月瓜,金灿灿的香梨,咧嘴笑的石榴,红彤彤的苹果……我们来到果园,爬上自己最爱的果树,放开肚皮,与果子来一个“亲密接触”。吃得酣畅淋漓之后,再跳下树在果园里疯跑。还不时摸摸这颗红的,啃啃那颗黄的。累了,仰卧在树下,与蚂蚁说说悄悄话;或者干脆架在树上来个一览众山小。放眼望去,大自然穿上了色彩斑斓的衣服。有的树叶像水中的小船,飘呀飘呀,带着快乐飘向远方;有的树叶像漂亮的蝴蝶,随着风姐姐伴舞,在空中飘扬。大地妈妈也铺上了金黄色的地毯,蓬松松、软绵绵,我们像一只只小鸟在上面欢蹦乱跳,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在给我们伴奏。
冬天的大自然是空灵洁白的。下雪的时候大自然更像是一位圣诞老人,到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那鹅毛般的雪花,飘飘洒洒,那是圣诞老人给我们的礼物吧?仰望天空,那飘扬的雪花,舞姿婆娑,翩翩起舞,又仿佛是七仙女在撒花!如果此时你闭上眼,体会那雪花飘落的情景,仿佛自己就是那一片小小的雪花。在雪中,和小朋友们嬉戏玩耍,打雪仗,堆雪人。有的雪人像白胡子老爷爷,有的雪人像调皮的乖娃娃,有的雪人像腆着大肚子的孕妇。调皮的我们把树枝插在雪人的头上做头发,用长长的红辣椒做雪人的鼻子,扯下一块松树皮做眉毛,削半个胡萝卜做红嘴唇。同时还给雪人戴上金黄色柿饼戒指,挂上橘红色的橘皮耳环,穿上各种树叶扎成的披风。看着自已的杰作,我们倒在雪地里捧腹大笑。那欢快的场景,甜美的笑声,和着雪花一起飘向远方。
一年四季的景色各不相同,带给我们不同的快乐与感受。这,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我们应该感恩大自然,呵护大自然。因为,她是人类、动物、植物以及所有生物共同的母亲啊!她,也是有生命的,也需要人们疼爱啊!善良的人们,让我们携起手来,赶快行动吧:多种树苗,保护动物、植物、水源,净化环境。
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保护大自然,就是回馈大自然给我们的恩惠!让我们的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焕发青春与活力,让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健康地成长吧!
【篇二:《党史教育》读后感】
当国旗冉冉升起,当国歌缓缓奏响,当国家渐渐富强,是谁让我们拥有了这些让人欣喜的景象?是谁带来了带来了今天的富强?而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在这片蔚蓝的天空下,在这温暖的阳光中,我们是否应当去缅怀一下我们的领导与开拓者,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革命先烈,与那段赤色的岁月。
血色旗帜
九十年岁月锤炼,无数战火的洗礼,铸就了共产党人钢铁般的意志和上上下下团结一心的精神。我们伟大的党是在战火中诞生的,它就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黑暗腐朽的旧社会,虽然在战火中摇曳不定,但他还是执着的绽放着光芒为人们,为中国带来了一道曙光。从1919年5月4日学生们的游行被镇压,到5月8日武汉学联示威游行的失败,到抗战的八年,再到内战的十三年。多少革命的先烈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他们深深爱着的土地上。南湖船头商大计,井岗山上举红旗,是党,力挽狂澜于内忧外患之时,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是党,不畏艰难与困苦,敢教日月换新天,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让祖国屹立于世界东方。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炬,不辱使命,自强不息,求真务实,拨乱反正,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路,使中国这艘巨轮驶进了一个新的时代。它鲜红的旗帜上,凝聚着无数先烈的血液,与祝福。在那片鲜红中承载了那段赤色的岁月。
金色锤镰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承载起人民的苦难,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为什么它没有在反动势力的屠杀,没有在侵略者的炮火中倒下?因为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我们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立志高远,信念坚定,所以不怕任何敌人和困难;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不谋任何私利,所以能够做到随时坚持真理、随时纠正错误;党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同广大人民群众有无法割断的血肉联系,所以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把它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以能够找到对付任何磨难的有效办法和达到一切胜利的途径。象征着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的金色锤镰,在经历九十年岁月的打磨后焕发出了更加灿烂的光芒!那耀眼的颜色,不正是在向我们诉说我们的党的伟大胜利,和广大人民的胜利吗?在那金色光芒中,映出了那赤色的岁月。
庄重的誓言
记得我小学四年级的那个七月,在飘扬的旗杆下,有着一张张稚嫩的脸,小手轻抚着胸前的红领巾,脸上满是坚毅,那铿锵悦耳的誓言,掷地有声的承诺,让我们幼小的心灵热血沸腾,斗志昂扬。在如此庄严神圣的时刻,走进七月,便走进了我们人生的选择,承担起了祖国赋予的责任,要用坚定的信念和严格的纪律,去履行一名少先队员的义务,去构筑忠诚的大厦。从此,我们便与一个组织结缘,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分子,并将以誓词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信条。正是这样,每一个共产党人都会向祖国宣誓,向世界宣誓,把誓言刻进心里,用行动打上烙印。一代传一代,一代接一代,跟着中国共产党,我们走过了九十年风雨历程。曾记否,历史风云激荡,红旗招展如画。为了民族的自由独立和祖国的经济建设,是入党时的铮铮誓言,激励无数革命先驱和党的优秀儿女在创建新中国、建设新社会的征途中,无私奉献,开拓奋进,报效国家,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今,我国八千万共产党员已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依然是我们前进中的一面光辉的旗帜。那庄重的誓言中,包含着那段让我们永远不能忘却的赤色岁月。
当我们把右手再度举起的时候,一句“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早已成为了我们人生的终极目标。让我们在伟大的党的九十年大寿之时,让我们用胸中无限的深情,唱出心中最美的赞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满目朝晖,龙舞东方,伟大的中华,阳光更为灿烂!
【篇三:《何以笙箫默》读后感】
等待。
安静的夜。
在寂静的有些可怕的校园里漫无目的的散步归来之后,终于读完了顾漫的这本《何以笙箫默》。
何以琛在等待了七年之后终于还是等到了赵默笙,这个让他一辈子难以忘却,难以释怀的女人。故事的结局简单却又真实,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的想象空间,读完似乎仍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或许,这就是爱?
他一直在等,只是谁都没有料到等待的时间竟如此漫长。“等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何时是个尽头。”当何以琛在决定选择等待的那一刹那,他或许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余地。没有了默笙,他留给自己的唯有永远都无法缝合的伤口。于是,他也只能等待,也许今生今世都无法等的到,那就给自己柔弱的心一个坚硬的外壳,掩饰住这一切,花开花落,我们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消逝,伴随着那些曾经的往事,也一并消失不在。或许等到那一天,我们才都会释然,才都会忘却。
何以琛是幸运的,因为他还是等到了,固然等待的这些年让他亦痛苦不堪。他变得残酷,对自己,也对那些一直默默陪在他身边的人,这种伤害,我们不需要知道是否能够得到弥补,因为爱,肯定会有伤害,这是必须承受的,既然如此,那就坦然接受吧。
赵默笙,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写她。我只知道,她在慢慢成熟起来,她没有放弃追求那份属于自己的幸福,虽然当那份期待已久的幸福不期而至时,她也在与自己苦苦挣扎,可她终究还是把握住了,故事的结局,令人欣慰。
何以玫,站在局外,我们或许会不禁感叹:既生瑜,何生亮!顾漫显然也对这个人物有些同情甚至可怜,在故事的最后又把她单独拿出来另成篇章,不仅没有任何多余之感,反而更加让我们深深的陷入对现实爱情的思考。她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以琛,失去了自己同样弥足珍贵的等待中的青春,失去了自己对真正爱情的那份奢望,虽然这份爱在一开始就注定不属于自己。她学会了一个人慢慢的去习惯,习惯一些人,习惯一些事。“一人花开,一人花落,这些年从头到尾,无人问询。”小屋里,阳台上的那盆花何时盛开过?又在何时花落?花儿的确是开过,为了他,虽然也许那人并不知道,但是当年彼时的那阵芬芳已经证明了那一切。可是现实往往是带着几分残忍,漫长的岁月终究留不住她期待永恒的花香。回过头,再看去,只剩一抹残红在空中摇曳,证明着那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何以玫会很“幸福”,傻傻的幸福着过一辈子,因为那个人也得到了自己的幸福,而这不就是她一直想要的?只是,这份幸福并不是她所能给的。
其实,还有一个人——-应晖。他的命运与何以玫竟有几分相似。“不是每个人都似何以琛能守得漫长寂寞。笙,我已变心。”这是他给默笙的最后一封信,遗憾的是默笙没有在关闭信箱的那一瞬间明白过来,这句话里面寄托了应晖太多太多的无奈,或许这也是件幸事,没有让赵默笙在未来的日子里增添更多的愧疚,她已经很累了。有些事,就是如此,仿佛冥冥之中注定一般,没有给我们任何挽回的机会。应晖,你是否后悔过放默笙回国呢?你以为这样会让她对那个人彻底绝望,却最终没有想到那个绝望的人竟是你自己,这多少是上帝与你开了一个玩笑。别怪她,因为她的心从头至尾都未曾放到过你这里,难道不是么?
这个故事,一次又一次的让我想起了《围城》里的故事情节,一样的话题,不一样的结局,到底哪种才是我们所想要的呢?
勇敢去爱吧,不要因为怕受伤害就将自己的心紧紧的包裹,我会永远相信,付出的是爱,你得到的也将会是爱。
书桌前摆着一盆翠绿色的郁林仙草,嫩绿的叶子焕发着勃勃的生机,传说它的枝头会在春天长出红色的小小果实,虽然冬天已经渐渐来临,但是这凉意丝毫没有阻挡它生命的脉搏。在这个夜里,我仿佛能听到它静静的言语,在对我——这个守候者,诉说着明年春天的故事。
【篇四:《小猫杜威》的读后感】
一个动物会有多大影响力?一只猫能感动多少人?一只遭遗弃的小猫,如何能改变一个小图书馆,拯救一个传统的美国小镇,最终闻名世界?如果没听说衣阿华州斯潘塞镇图书馆小猫杜威的故事,也许根本无从回答。
早在几个月前,我就从学校午会的广播中听到了关于《小猫杜威》的介绍,终于在暑假的时候有时间从网上一睹这只酷猫的传奇故事。
它的身世的不幸的,在一年最寒冷的晚上,出生只有几周的它,就被丢进斯潘塞图书馆的还书箱里。而它又是幸运的,因为它被生活同样不幸却仍然坚强活着的图书馆馆长薇奇?麦仑发现并救出,从此开始了它神奇而又特别的一生。
刚被薇奇从箱子里抱出来的它是那么瘦弱,已经八个星期大了,可是看上去却最多只有八天。但是被救出的可怜杜威忘记了刚来到世上时的可怕遭遇,忘记了那个把它塞进图书馆还书箱的冷酷的人。从那一刻起,它似乎想要感谢给它重生机小猫杜威》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杜威是一个奇迹,它带给了读者对动物无尽的爱怜与向往,也深深的被它的可爱与善良所感动。
在一个传统的美国小镇里,一只小猫被遗弃在图书馆的还书箱里,图书馆馆长薇奇养了它,并给他取名为杜威。小猫杜威获救后勉强撑起一瘸一拐的腿脚,以充满爱的姿势,磨蹭每一只抚摸她的手,赢得了薇奇,也赢得了图书馆所有人的心。
杜威是个可爱又聪明活泼的小猫,每一个来图书馆的人都为之“倾倒”。它用爱心与真诚,打动了每一个人,它的到来治愈了一个有自闭症的孩子;因为它,这个图书馆不用被关闭;也是它,薇奇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保持一颗乐观开朗的心。
在随后十九年里,小猫杜威用热情、温暖、谦虚和敏锐的第六感,感动和吸引着小镇居民。在你失意时,它总是能察觉到点点滴滴的变化,用各种方法来懂你开心;在你开心时,它则会与你一起分享快乐,顽皮打闹;在你需要它时,他总会形影不离;当你想一个人清静时,它也会默默走开,等到你什么时候再会需要它时,它有会忽然显身,给你惊喜。
如果你遇到这样一个动物,你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去保护它,拥有它,只有对动物付出你的真心,它也才会以诚相待。只有抱着一颗慈爱善良的心,面对事事都会如此。
小猫杜威不再只是一个朋友,它已成为了人们的骄傲,整个小镇的骄傲。它的心已经和人们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不可分离。它的良好品格,也广为人传。或许,作出的这些,它并不认为是什么,可在我们看来,确是不可多得良师益友。我们可以从它身上学到点什么……
“找到你的位置。满足你所拥有的东西。善待每一个人。过一种好的生活。不是关于物质,而是关于爱。爱,永远是可遇不可求的。”
会的每一个人,并用最温暖最真情的爱和问候来报答他们。
在随后的十九年里,小猫杜威用热情、温暖、谦虚和敏锐的第六感,感动和吸引着小镇居民。那到底是为什么让小猫杜威的名气从一个小镇传到另一个小镇,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最终闻名世界呢?因为杜威有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热情,诚实,可爱,乐观,谦逊(对一只猫来说),还有更重要的,它是每一个人的朋友,它让每个人都觉得它的特殊。
杜威特别,不是因为它做了什么不寻常的事,而是因为它本身就不同寻常。它让每个接触过它的人,每个了解过它的人,每个读过它故事的人都觉得它的与从不同,因为它触动着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它不再只是一只猫,它成为了世界上所有人的朋友,它带给人们的爱,在每个人眼里变得更好。
2007年,这只神奇的猫因为胃部肿瘤在薇奇?麦仑的怀里永远地闭上眼睛。虽然它死亡的消息带给很多人哀伤,但它的故事流传到世界各地,它精神的奇迹在每个人的心中永恒……
找到属于你的位置,满足于你拥有的东西。善待每一个人。过好每一天的生活。不是关于物质,而是关于爱。爱,是永远可遇不可求的。
【篇五:朱自清《春》读后感】
朱自清的精短散文《春》,意象单纯,主题明朗,语言优美,人们往往把它解读为一篇“春的赞歌”。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春》与朱自清众多的写景抒情散文一样,看似晶莹剔透,一目了然,但它却像一杯醇酒一般,蕴涵了绵长而清洌的韵味与芳香,要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并非易事。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荷塘月色”无疑是经过了凄苦的灵魂挣扎之后,找到的一方幽深静谧的自然之境,曲折地体现了他“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操守;而“早春野景”则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后者自然是前者的延续、转化、提升。但不管这两个世界有多么不同,它们都源于朱自清的一种理想追求甚至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春》确实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细读朱自清的《春》,我不由地有这样一种感觉:这是一个大病初愈的文化人,面对春意盎然的原野,他又重新找回了一种自信和自尊,编织着自己的理想之梦。这是一个经历了“心灵炼狱”的知识分子,在大自然温暖的怀抱中,他沉醉其间,诗情联翩,感受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心灵冲动。他从时代的“十字街头”撤退下来,又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我总觉得,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是他故乡江浙一带的那种温暖潮湿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种壮阔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画家笔下那种如实临摹的写生画,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启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灵酿造出来的一幅艺术图画。在这幅图画中,隐藏了他太多的心灵密码。
朱自清研究专家吴周文先生说:“在很多散文中,朱自清惨淡经营诗的意境,将人格美的‘情’与自然美的‘景’两者交融起来,创造了情与景会、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的构思,整个地展现自我人格,以美妙的意象作为人格的外化手段,于是他的笔下,自然美成为自我人格的精神拟态,或象征性的写照;个人特定的情绪、思想,也因自然美的依附,得到了诗意的写照,或者说得到了模糊性的象征。怎样创造这种意境,完成自然美与人格美二者的附丽与连结?对此,朱自清则是继承弘扬以形传神、重在神似的艺术精神这一整体性的审美把握,加上‘诗可以怨’的审美理想的制导,生成了风格的隐秀与清逸的色彩。”(吴周文《诗教理想与人格理想的互融》,《文学评论》1993年第3期)对朱自清散文的深层意蕴,我以为这些话是深中肯綮的。朱自清属于那种感情和感觉特别敏锐、细腻、真挚的人,对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和山水花鸟等等,又有着特有的亲和情怀和观赏兴致。他的写景,往往是景中有“我”,“我”中有景,景“我”合一。他所以要调动起自己的一切感官以及思想和情感,反复品味、字斟句酌、“用笔如舌”,正是要把自己的全部人生、人格投入到大自然的形神中去,让自然的美与他人生的美浑然为一。他不像鲁迅,在描写自然中采取一种超然的、审视的态度,甚至不惜写了自然的丑来;他也不像周作人,在刻画自然中沉溺其间、忘却自己,恨不得化为自然的一部分。朱自清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是投入的、虔诚的,但同时又是自觉的、清醒的。从这一点来说,他是最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中庸之道”的真谛的。在《春》这篇简短而明朗的散文中,同样体现了他的人格操守和审美理想。
【篇六: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于历史的长河来说,无非是些平凡事。对于平凡,我素来都是这样认为的,直到读了一本书——《平凡的世界》,这才恍然大悟。
这一部伟大的巨着,为我们解说了平凡和苦难,阐释了生活的意义。书中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世事变更的戏剧。是喜剧?悲剧?正剧?也许都有一点。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这真的是一部很平凡的作品,写出了平凡世界中各层人物在不同地位上生活的苦苦挣扎。是的,太平凡,太真实了,让我觉得这些人就生活在我身边一样。晓霞死了,我听到了心碎的声音。一个多才能干的美丽姑娘,一个有着显郝地位却又抛弃一切功名利碌而不顾一切去爱的伟大姑娘,一个处于人生最辉煌时期、最美好时代的年轻姑娘,她在一次采访中英勇牺牲了。她和少平的那个约定还没有实现,就走了。我替少平感到痛苦,仿佛感觉到了他的悲伤,仿佛看到了一颗破碎的心。无独有偶,秀莲也得了肺炎去世。少安没了妻子,少平没了爱人,他们生命中两个最宝贵的,最至亲至爱的女人走了,永远地离开了他们。生活啊,你为什么这样残酷?感动的不只是他们之间那种不至死不谕的爱情,而是这两位女性的伟大。想想看,秀莲也真够可怜。她不嫌弃少安穷,连一分财礼也不是就嫁给了少安。她不怕苦不怕累,体贴善良勤劳能干,和少安一起吃了许多的苦一起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还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当生活刚刚好转,刚刚有起色的,幸福的生活才刚刚开始的时候,就这样突然地去了,留给我的是遗憾和悲伤。禁不住又怀疑了,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吗?而少平,我完全理解他为什么不愿在大山里生活,而要到外面去闯荡去经历去受苦。是的,我完全能理解。麻木、甘于现状、甘于落后,这是多么的可悲。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引起了我心灵的震憾和共鸣。可就是这样一个出色的青年,他连最起码的幸福都得不到,不仅女朋友死了,最后他为了救一个旷工而受伤毁容。欣慰的是,他是那样一个坚强。他从不为自己的地位、自己命运的坎坷而怨天尤人。他那种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不得不令我折服。但更令我佩服的是孙兰香,她是一个让人骄傲的女大学生。比较一下,我和她一样年纪的时候,我又做了什么,她又做了什么。现在想来,每每读到她,我心里是一阵惭愧。怪不得少平说,他从不为妹妹兰香的交往担忧——她妹妹比谁都配。
《平凡世界》中的王满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生性爱逛,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他把孙玉厚的大女儿孙兰花取了回家。如果说他是一个本分的人、勤劳的人,那么他应该算是有个比较幸福的家。孙兰花很爱他,不让他下山干活,拉扯两个孩子,还把他侍候得周周到到,可他不懂得珍惜。一年到头地跑去外面流浪,去做“生意”。可他做的生意除了能养活自己之外,再也没有什么了,有时候甚至连自己的温饱都解决不了,弄得狼狈不堪。可他就是喜欢流浪,不愿回家。有一天。他突然从镜子里看到他的眼角的皱纹,头上也有了白发,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是谁,他需要的是什么。他需要的是一种平静的生活,需要的是一个温暖的家,而不是一个到处流浪的孤雁。人到中年,会对自己的前半生做出反思,从而调整心态去对待生活。有时候,往往一个极偶然的因素,就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甚至整个人生。是的,我相信。
-
- 理想点亮人生读后感
-
2023-10-09 22:50:12
-
- 老人与海读后感
-
2023-10-09 22:47:26
-
- 教师读后感范文8篇
-
2023-10-09 22:44:40
-
- 我与地坛读后感
-
2023-10-09 22:41:54
-
- 读后感开头怎么写
-
2023-10-09 22:39:08
-
- 包身工读后感
-
2023-10-09 22:36:21
-
- 方法总比问题多读后感
-
2023-10-09 22:33:36
-
- 乡土中国读后感
-
2023-10-09 22:30:50
-
- 命若琴弦读后感
-
2023-10-09 22:28:04
-
- 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
2023-10-09 22:25:18
-
- 亮剑精神读后感
-
2023-10-09 22:22:32
-
- 关键在于落实读后感
-
2023-10-09 22:19:46
-
- 孝经读后感
-
2023-10-09 22:17:00
-
-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
-
2023-10-09 22:14:13
-
- 红楼梦读后感1500字
-
2023-10-09 22:11:16
-
- 骆驼祥子读后感1500
-
2023-10-09 22:08:28
-
-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
-
2023-10-09 22:05:41
-
- 教育教学读后感
-
2023-09-27 15:49:36
-
-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
2023-09-27 15:43:21
-
- 1000字的读后感
-
2023-09-27 15:40:35